数学杂志
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内刊号:CN:42-1163/O1
国际刊号:ISSN:0255-7797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数学杂志

刊物语言:中文

刊物规格:A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创刊时间:1981

出版周期:双月刊

国内刊号:42-1163/O1

国际刊号:0255-7797

邮发代号:38-71

刊物定价:408.00元/年

出版地:湖北

首页>查看文章

【论文写作技巧】文献综述写到“怀疑人生”?6步拆解法速来“抄作业”

时间:2025-05-21 09:42:42

不少同学或许都曾深陷于撰写文献综述的困境之中,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完全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文献综述本质上是一种书面论证形式,它基于对研究课题现有知识的全面把握,构建起一个合理的逻辑论证体系;借助这一论证过程,得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论点,进而回答研究问题。


接下来,这篇文章就来为大家详细阐述书中提及的文献综述的六个步骤。

1、选择主题

选题过程主要历经三个步骤:

其一,选定一个研究领域。例如,从新闻传播学逐步聚焦到社交媒体,再进一步细化至短视频平台。

其二,从日常生活里发掘一个研究兴趣点。比如,在日常刷短视频的过程中,发现“用户为什么容易被算法推荐的内容吸引”这一问题。

其三,依据研究兴趣来确定具体的课题。例如,“算法推荐如何影响用户的新闻消费习惯”。

2、文献搜索

一、核心工具

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Zotero等)

思维导图工具(如XMind、幕布等)

二、操作步骤

1、查找文献

选取恰当的关键词,借助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等平台来查找相关文献。

关键词的设置可以涵盖以下多个方面:主题、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所属的国家或地区、背景等。

在构思研究课题时,需要提炼初步主题,并着重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文献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研究问题的哪些知识?

②我们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③当前研究问题应该如何进行陈述?

2、快速阅读

要迅速掌握每篇文献的核心内容,并记录下文献的题目、作者、期刊、年份等信息,以及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发现等要点。

同时,最好将参考文献信息(包括doi号)导入到Endnote或者你常用的文献管理软件中,以便后期引用。

3、制图整理

这里介绍两种制图方法:

①核心观点图,以每个核心主题、关键词为中心进行制图,记录不同的从属概念、不同学者的结论等;然后将主题陈述和核心观点图进行对比,以此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②作者图,按照学者分类整理理论知识和引文,通常作为核心观点图的辅助工具。

在记录或制图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软件,如幕布、XMind、Excel等。我个人比较习惯用Excel记录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幕布绘制思维导图。


3、展开论证

第一阶段:建立论证方案

论证就是逻辑地呈现论据并推导证明某个结论的过程。一般采用两类论证来构建论证方案,即发现式论证和支持式论证(35)。

发现式论证:主要讨论并解释有关研究对象的已有知识,也就是进行资料整合。

支持式论证:对发现式论证中通过资料整合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评论,进而解决研究问题。这一论证的结果就是你论文的主题陈述。

第二阶段:论证

论证可以表示为:论据a + 论据b + …… + 论据n ∴ 结论

第三阶段:评价论证的基本要素

我们可以依据以下三个问题来检查论证是否具有说服力:

1、结论是什么?

2、支持结论的理由有哪些?

3、这些理由是否能够证实结论?这些理由是否有资料作为支撑?结论是否依据一定的逻辑从论据中推导得出?

第四阶段:形成论断

一、论断

论断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事实论断。在建立论点时最为常用。例如:

我国媒体从1979年起进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改革。(夏倩芳,2013)

2、价值论断。指对观点的优劣、行动过程、行为或立场等做出评价和判断(也就是判断谁好谁坏)。赞成证据,即表示赞成和支持的证据,是价值论断的论据。例如:

尽管有这些渗透和重叠,正式和非正式的区分还是很有意义的。(陆晔、潘忠党,2002)

3、政策论断。指确定准则或标准的论断,它直接指出应该采取何种行动。赞成证据也是政策论断的论据,用来表示对某种具体行为或具体立场的支持(即应该怎么做,在综述部分相对比较少见)。

4、概念论断。指对主张、观点或者现象的定义或描述。概念论断大多是经过专家证实过的定义(概念、定义)。例如:

戈夫曼首次将框架的概念应用于传播情境中,认为框架是个人组织事件的心理原则与主观过程。(党明辉,2017)

5、解释性论断。指为理解某种观点而提供参考框架的论断。专家鉴定、实证研究、统计研究以及逸闻趣事等都是解释性论断的论据。研究者用解释性论断来建立模型、综合资料、组织事实论断(即关系)。例如:

当代传播学者认为,专业主义的话语具有整合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社区的作用,并通过新闻从业者的实践和他们对于自己的实践的集体解说而不断再生、不断丰富。(陆晔、潘忠党,2002)

仅仅陈述论断还不够,论断还需要符合以下四个标准:切中要点、有说服力、可支持、可理解(41)。

二、证据

论断的有效性依赖于证据的提供。证据是经过整合的、有意图的资料(并非简单的琐碎信息)。高质量的资料要具备准确、精确、权威可信、与研究相关等特点。有效的论断总是能够呈现论证的正反两面。

三、推理

推理就是从证据到结论的过程。

第五阶段:复杂论点的论证

方法:首先进行多个简单论证;然后结合简单论证的论断得出新的结论,利用这些证据来证实复杂论证中的主要论断。

4、文献研究

上一章介绍了两种论证方式,即发现式论证和支持式论证。这一章讨论的是如何通过文献研究来进行发现式论证,也就是回答关于研究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文献研究就是对资料中的发现进行审查,按照一定逻辑进行组织,最终形成结论。

第一阶段:集中收集到的资料

1、集中资料:可以借助文献研究矩阵图来进行组织分类。

2、记录资料:可以按照第一作者的姓氏 + 年份来进行编码,使用关键词来筛选核心观点。

关键词的设置可以涵盖以下方面:主题、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所属的国家或地区、背景等。

第二阶段:综合信息

1、综合信息和建立证据

2、推理形式:

①一对一推理: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简单的对应关系。

R(原因)∴ C(结果)

②并行推理:引用多条资料,这些资料提供相同的理由来证实结论。

原因1,原因2,原因3,原因4……原因n ∴结果

③链式推理:以链条形式不断推进,直到最后证实结论。

(R1 ∴C1) + (C1 ∴C2) + (C2 ∴C3) + ... +(C n-1) ∴ Cn

④联合推理:每一个理由都不能独立存在,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证实结论。

(原因1 + 原因2)∴结论

3、整合信息,建立论断

第三阶段:分析资料类型

两种复杂推理方式:

①分歧推理:引用一些资料来说明研究问题的一个方面,然后引用另一些资料来展示相反的观点。

②对比推理:通过引用资料建立各组论断的证据形式;检查资料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对比和比较几个并行的论证。

5、文献批评

对论据进行逻辑阐释,以便提炼论点,导出特定结论。这个步骤通常以“如果……那么……”的形式呈现。

书中列出了九种常见的论证模式进行逻辑阐释。例如:

1、从因到果:为什么?xxx的原因有哪些?

2、从果到因:xxx有什么影响?

3、预示:xxx有什么征兆、特征?xxx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4、从个体到总体:代表性?根据xxx(个体事件)判断,xxx(总体事件)是否成立?

例如:作为一个连接传媒再现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概念,上述有关苦难的文本、叙事或话语结构恰恰构成了读者、观众或用户展开其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意义或话语资源,参与塑造和影响社会良知与道德行为,从而建构社会生活。(李艳红、范英杰,2019)

5、从总体到个体:总体呈现出xxx的特征,因此个体也呈现出同样的特征

6、平行案例;

7、类比论证;

8、权威论证;

9、结果 - 途径:怎样做?存在哪些策略?

6、综述撰写:撰写、审核、修改

第一阶段:通过写作增进自身理解

任务1:尝试性写作

任务2:大纲设计

大纲设计环节中存在一些常见错误:

×按文献发表时间罗列;

×简单地把事实和观点汇编在一起;

×未能包含研究工作中收集到的全部信息;

×过分依赖自己对研究材料的记忆力;

×大纲成为“速记版”论文初稿。

任务3:初稿撰写。

第二阶段:通过写作促进他人理解

删减冗余:合并重复观点

强化主线:用“问题 - 争议 - 你的观点”贯穿全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文献综述并非观点的简单堆砌!

总结:文献综述的本质

记住三个关键词:

对话:与已有研究展开辩论

逻辑:用证据链支撑论点

缺口:指出前人未解决的问题(这是你研究价值所在!)

现在,马上打开文献管理软件,运用“六步法”完成你的下一篇综述吧!